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【侃房哥】假如房价下跌 谁会哭爹喊娘?

发表于2017-02-28
标签:房产 评估价 土地财政 投资者 房价下跌 




文/刘磊

“一线城市房价只涨不跌”,“谁让你卖北京的房子谁就是在坑爹”……经历过2016年房价飞速上涨之后,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共识;但是跟着“共识”,谁说一定就不会被“坑”?股市在5000点的时候,谁都会认为6000点指日可待,最后坚守者无非是把积蓄和宝贵的岁月都消磨的无影无踪——对于投资者和投资的财富标的物而言,过程不重要,最重要的是:退出的时机和财富的轮回。

而具体到楼市,则是信贷的推动和轮回的较量。有人会说,股市和房市不是一码事,而现实生活中的房市同样很多终点回归到起点的例子:

1990年代之前,买爆全球的日本人,主流信仰是“东京永远涨”;经历了“失去的十年”,当年的信仰也变成了“东京永远跌”;而这个转换过程,是信贷周期的无情轮回。经济失去了十年,以房为富的人们却沉沦了二十年之久;在此期间的房产抄底者、投机者,甚至是自住房拥有者,无不成为银行的忠实“打工者”。

首先,信贷不可能永远支撑房价,银行也要考虑自身风险承受能力,即便是抵押物后面的背书再权威,也不能肆意玩弄市场经验;而银行背后是一群高智商的精算师管控着风险,投资者背后只有推手和中介怂恿着成交,风险则只有投资者一个人背。

或许有人觉得,房子就在那里,哪儿来的风险?举个例子:2016年8月,某人购买了一套市场价1000万的房产,银行评估价800万,银行贷款700万,首付300万。一年后,这套房屋市场评估价跌至700万,银行要求他补足100万元抵押物或提前偿还100万元贷款,否则将没收拍卖房产。但他难以补足担保物或提前偿还贷款。由此,银行拍卖房产得650万元(通常都低于市场价)抵扣债务,而投资者最后得到的,是300万首付的损失和50万银行的债务。名副其实的变成了“负翁”。

当然,这可能是极端的例子,但未必未来不会出现。比如说,未来房地产市场另一个不利因素是人口红利的消失。根据统计数据,中国0~14岁人口比重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到现在一路下滑,到2010年已经降为16.6%。在未来10年,中国23~28岁的生育旺盛期女性的数量将萎缩44.3%,如果生育率没有明显提升,0~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降至10%以下;即使现在开放了对二孩的限制,但就目前抚养一个孩子的耗费与居民收入的矛盾,也很难令政策带来拉动人口增长的效果。

其次,“土地财政”政策总归“零和游戏”,随着新一轮“地王”降温,未来势必会转变思路,逐渐从“土地财政”向“物业财政”模式转变;一旦不再成为财政的“香饽饽”,降低房屋的投资预期,那么未来房产的吸引力就会下降,评估价值势必走低。

综上所述,大规模资本去追求高增长的房产,在房产一路上行时,确实是“风口”,把财富吹上天;然而,在市场前景不明,支撑价格的根基(人口、购买力等)不稳时,则应转向资本合理分流,追求回报周期稳定,回报率稳定的投资产品——如信托、离岸房地产等。如果一味地沉浸于过去胜利的喜悦中,不懂得透过房价涨跌表象看透当下楼市本质,那未来很有可能只是在投资市场“博傻”,可能要冒让自己的财富在时间流逝中缩水的风险了。

本文作者:刘磊,福布斯金融理财师评审委员、远见财讯特邀地产评论员,中国外国专家局澳籍专家资质,多家媒体房地产专栏作者、作家。微信号:victorliulei。

上一页|1|
/1页